<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杜景仁与他毫无血缘的老兵“父亲”

          本文作者高大龙,2017年6月被派驻到林甸县花园镇永远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现任第一书记。他在驻村工作期间,了解到该村贫困户杜景仁一家三代57年如一日照顾一位伤残老兵的感人故事后,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将故事记叙整理下来。

         

        默然坚守,我与我毫无血缘的老兵“父亲”

        (撰稿:林甸县花园镇永远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高大龙)

          老兵这个词并不复杂。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有过从军经历的人,等他老了以后,我们就称他为一个老兵。

          我的家里就曾经住了一个老兵,父亲儿时的玩伴,我的另一个父亲——马德林。

          我叫杜景仁,生于1964年,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花园镇永远村的一个农民。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祖孙三代一直奉养着一位抗美援朝伤残老兵,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却只为了父亲的一句承诺,一家人守住誓言,奉养了这位抗美援朝伤残老兵57年。

        杜景仁夫妇和马德林(中间).jpg

        杜景仁夫妇和马德林(中间)

          自打我记事以来,家里一直住着一位“马大伯”,马大伯的大脑在战场上受过伤,视力模糊、行动不便,父亲一直悉心照顾着马大伯,并时常与我们兄妹四人说:“你马大伯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咱们能有现在的生活是他们用命换来的,照顾好你马大伯是咱们家的责任,谁也不能给他气受,谁也不能给他甩脸子。”1997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弥留之际,他将我们兄妹四人叫到床前,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50年10月,美军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位刚刚参加完解放战争的战士,又毅然地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迎接战火的洗礼。1953年,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这位战士的大脑和眼睛严重受伤,他带着满身伤病复原回到吉林农村老家,却发现父母早已不在人世。由于大脑受伤,再加上失去双亲的打击,举目无亲的他时常处于半失忆状态。在他模糊的记忆里,除了父母至亲外,仅仅记得自己年少时亲密无间的玩伴,这位玩伴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杜文山,而这个饱经战火摧残的负伤战士,就是住在我家的马大伯,马德林。

          父亲和马大伯二人年纪不相上下,自小便在一起玩耍,感情自是不比寻常,马大伯自12岁奔赴战场以来,一直音讯全无。而父亲一家,也为谋生计,搬到了鞭长驾远的黑龙江。在战场上受了重伤的马大伯视力模糊、行动不便、意识不清,在他人生最无助的时候,他选择投奔了自己儿时最亲密的伙伴,根据同乡提供的地址,马大伯几经辗转来到林甸,当正值壮年的马大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出现在父亲家门口时,父亲的眼眶湿润了,父亲立马将他让进屋,帮他梳洗打理,甚至为他换上了自己平时都舍不得穿的衣服。在得知马大伯在战场上受伤,已经没有治愈可能的时候,父亲不顾父母亲人的反对,对家人说:“好朋友变成这个样子,我能看着不管吗?不就是多一个人吃饭吗?我养他!”

          一个毫无劳动能力,甚至需要人照顾的病人给这个本就屋舍简陋、生计艰难的农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让马大伯生活无忧,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父亲想尽一切办法,宁可全家人挨饿受冻,也要给这位老友找到口粮充饥。父亲像照顾自己的哥哥一样照顾马大伯,夏忙时,父亲铲地,就让马大伯在地头的树下乘凉;秋收时,用车拉着马大伯往返于农田和家之间。就这样,马大伯在我家住下了,这一住便是四十三年……

          讲到这里,马大伯拉着父亲的手,泣不成声,看着两个老人如此坚定的情谊,我答应父亲,也在心里答应自己,要把马大伯当做亲生父亲,以后不会让他受半点儿委屈。自此,我接下了照顾马大伯的“接力棒”。不就是填双碗筷嘛!

          那时,我家一家五口,上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还有两个幼子正在上学,生活十分拮据,但对于老人的到来,我的妻子没有一句怨言,为了使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妻子与我一起将马大伯接到家里,马大伯总是对于自己需要照顾的事情感到十分不自在,可我与妻子却常对马大伯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如果您不嫌弃,以后我们就叫您爸,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让您老人家挨饿!”

          2009年,马大伯因患小脑萎缩瘫痪在床。我们夫妇轮流陪伴在他床前,为他端屎端尿、擦拭身体,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家,经过了3个月的精心治疗,马大伯恢复得很快,已经可以独立行走。

          可随后的一年里,马大伯的身体每况愈下,每次,我们全家都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为了不耽误老人的病情,全家人四处借债,经过精心的照料,老人才得以转危为安。几次下来为了给老人治病欠外债两万多元,但全家人依然无怨无悔。为了多挣些钱给老人治病,我和妻子利用农闲时间到城里的超市做豆腐卖,照顾老人的任务就落在了儿女身上,好在儿女们也十分孝顺,都把老人当成亲爷爷,每次去医院都争着背他,每年马老过生日,在外打工的儿女们也要从外地赶回家给马老祝寿。

          为了给老人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还用政府救济给老人的3000元钱和家里的全部积蓄,为老人新建了两间砖房,可好景不长,在一次我夫妇二人外出时,马大伯在家不慎引发火灾,不仅烧毁了新房,还烧毁了全家一年的口粮,可全家人非但没有说一句埋怨老人的话,反而一直宽慰老人。

          在全家人的照料下,马大伯幸福地走进了耄耋之年。而我也已儿孙满堂,对于照顾瘫痪在床的马大伯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儿女们考虑到我年岁渐长,于是主动担负起照顾“爷爷”的任务,要和我们夫妇二人一道尽自己所能,让老人安享晚年。

          2010年11月,这一年的冬天比往常来的早。马大伯离开了我们,这位曾浴血沙场保卫家园的老兵和我们共同生活了57年,享年83岁。希望我们祖孙三代无微不至的照料能够抚平战争带给老人的无尽伤痛。

          57年前,走投无路的抗战老兵马德林只身投奔了毫无血缘关系的父亲。半个世纪以来,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祖孙三代,默默地帮助、照顾着这位饱经战火摧残的国家英雄,陪伴他走过了满身伤病、举目无亲的痛苦与劫难,撑起了这简陋的农家院落残破的天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整整57个春秋,两万多个日日夜夜。57年的关爱与坚守,57年的抚慰与照料,绝不仅仅是喂饭擦身、请医问药,全家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善良、真诚与坚持,让这位伤残老兵的晚年充满了亲情、温暖与阳光。

          父亲用他的爱心、诚信和坚守,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在当地,父亲坚持照料这位受伤老友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对村民间的和善相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邻里之间友爱和睦的风气也日益浓厚。这是一份朴素的感情,但难得的是能够坚持得这么长。时间增加了这份情感的分量,五十七年的默默坚守,印证了我们全家人心中感情的深沉和恒久。

        高大龙3.jpg

        杜景仁夫妇近年来获得的各类奖项

          之后我们家的故事就被传开了,我还获得了很多奖。去过北京,还和很多领导握手合影。2010年,我被评为感动大庆人物,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年,被评为大庆市道德模范,同年9月,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奖提名。但这些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我们只是坚守着承诺,对我敬我爱的人。我们这个家里,凝聚了最真的情感。我父亲、我妻子、还有我孩子,把抗战老兵待如亲人,用无言的行动教育着后代,四邻见到我们家都竖大拇指。盛满五十七年的艰难,我们用微笑把生活的苦涩变成温暖。

          自古以来,信守诺言就是一种大德大义,而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全家以对毫无血缘关系的受伤战士的不离不弃,履行着一个千金不易的诺言,在我们祖孙三代一诺千金的57年里,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这57年如一日的侍奉守候传递着微小的温暖,用自己的行动,让爱的种子在这物欲横流的世间薪火相传。


        相关链接:    全国纪检监察网      全省纪检监察网      全市纪检监察网      重要链接
        中共大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庆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中国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东风路19号
        邮编:163002   黑ICP备20000684号-1   黑公网安备23060202000058号   
        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