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借来家训也传家
          发布日期:2017-05-03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我读小学四五年级时,便在教书老先生——爷爷的领诵下,囫囵吞枣地熟记了包公的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爷爷教我背诵这首诗时,常会“恰巧”遇到在镇政府工作的二叔公休回来,爷爷眯缝着眼,极其沉醉地领我吟诵。爷爷还常给我讲包公“狸猫换太子”、“铡美案”、“不持一砚归”等生动有趣的故事。方圆十里八乡,但凡有包公戏上演,总少不了爷爷的身影,要是二叔得空,就会喊上二叔,也不管他喜不喜欢听戏。

          高三时,有次去找二叔,瞥见他办公桌玻璃下,压着一张小楷书写的字幅,我一眼就看出,那刚劲有力的小楷,是爷爷的笔迹:“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原来是包公包青天37字的家训!

          回来的路上,我把二叔桌上的包公家训和读包公明志诗常“恰巧”遇到二叔两件事联系起来一想,才恍然大悟,彻悟了爷爷的良苦用心,他在用包公明志诗和严苛家训,时时警醒吃公家饭的二叔,做一名清心直道的干部,切莫做出让后人蒙羞的事来。

          受爷爷敬仰包公耳濡目染的影响,大学我特意选择了法律专业,立志做一名包公一样铁面无私的法官,清廉公正,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为此,我还专门去二叔的办公室,拍下了玻璃下压着的爷爷手书的包公家训。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为将来做一名出色的法官奠定基础。

          毕业后,我着手司法考试,为下一步考法官做准备。彼时,退休后的爷爷,因病身体每况愈下,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司法考试分数公布那天,我成功过线,距离法官梦又近了一步,爷爷得知后兴奋得像个孩子,硬撑着从床上爬起来,找出落满灰尘的砚台和毛笔,铺开珍藏的宣纸,一笔一画录下了包公家训,双手捧着,像捧着一张价值连城的书法作品一样递给我,气喘吁吁交代我说:“叶儿,这是包青天的家训,我借来做我们家的家训,你要是真当了法官,千万别让爷爷失望……”我使劲点点头,把爷爷扶上床休息。

          如今,二叔已从镇政府的岗位上退下来,倒是我没有去做一名正直清廉的法官,而是做了一名抱法平澜的律师。但却时刻不敢忘记爷爷“借”来的包公的家训,告诫自己要做一名“清心”、“直道”的律师,坚固为人做事的根本,恪守公正抱法的原则,并把这“借”来的包公的家训,牢牢铭记在心,长久地传承下去。(沈贵叶)


        相关链接:    全国纪检监察网      全省纪检监察网      全市纪检监察网      重要链接
        中共大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庆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中国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东风路19号
        邮编:163002   黑ICP备20000684号-1   黑公网安备23060202000058号   
        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