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家风故事
        【纪检人故事·家风】清白家风 照我前行
          发布日期:1970-01-0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孩提时代,每到傍晚,我们围坐在爷爷身边,听他讲家里祖上的故事。如今,30多年过去了,28字的家族字辈常在我脑海里回旋:“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与天长。世代永宁家声远,文章华国绍书香。”

          清康熙五十五年,在“湖广填四川”政策下,先祖杨再仔携家人由原籍湖广沅州府芷江县迁居于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乐至县建祠立宅,清白传家,耕读谋生,到爷爷这辈,已入蜀十世。

          父亲从小好学,待人忠厚。母亲是家里长女,外公早逝,六七岁时,便在家照看弟妹。父母是发小,在母亲21岁时两人结为夫妻。成家后,为过好日子,父亲学习裁缝技术,出师后,在当地百货商店以为村民制作衣服为生。父母夫唱妇随,父亲“打衣服”,母亲扦边缝扣,自足常乐。

          父母为人厚道,乐于助人。因在两乡来回奔波,认识不少人,便当起媒人,牵线成功十几对。看着大家过上好日子,父母心里总是甜甜的。

          父亲不仅是缝纫师傅,还是赤脚医生,为村里人看病打疫苗。父亲字写得好,四邻常请他写信。每次,他都边写边读,十分热情。如不行,便从头再来,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父亲买来100多张电影票,分给村里人观看。那时,家里也是左邻右舍中最早有电视机的,记得当年《万水千山总是情》《霍元甲》等电视剧热播。每天开播前,父母总是把电视机摆放到屋外院坝,并放几排长凳子,热情邀请大家观看。同时,还要煮些面条,给干完农活来不及回家吃饭、又想看电视的人吃。

          父母教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有容人助人之心。父母常说:“做人要走一方亮一方,走后让人还称赞你;别走一方黑一方,走后被人指脊梁骨。”

          父亲带了不少徒弟,视同己出。全家搬到县城居住后,大徒弟的两个女儿来县城重点学校读中学,六年中都住在我们家里。母亲负责为她们煮饭,每晚把饭给她们送到学校,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她们十分感恩,大学毕业后,常回家看望我父母。

          母亲说话条理性强,常用谚语让人明事理。她像磁石一样吸住家里人的心,教育我们为人处世要与人为善。在街坊眼里,她是调解员,难事烦事,都请她调解;在家族里,她是长女如母,谁家有事,都请她做主。

          当年离家北上时,母亲告诉我:“一个人远行到北京,要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如今,离家近20年,父母的教诲仍激励着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特别是,作为中央纪委机关报的新闻工作者,我更要吃透党的方针政策,用笔记录好全面从严治党历程,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鼓与呼。(杨海龙)


        相关链接:    全国纪检监察网      全省纪检监察网      全市纪检监察网      重要链接
        中共大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庆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中国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东风路19号
        邮编:163002   黑ICP备20000684号-1   黑公网安备23060202000058号   
        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